赵威:“道虽迩,不行不至;事虽小,不为不成”
发布日期:2024-01-26 16:20 信息来源: 山东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
信息来源: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
浏览次数: 字体:【

 “道虽迩,不行不至;事虽小,不为不成”出自《荀子·修身》,意思是说路途虽近,不走永远不会抵达终点;事情虽小,不去做永远不会完成。这句话可以看作“修身”篇的主旨,强调笃行实干的重要性,提倡身体力行、知行合一。

  在说明“行”“为”的重要性后,荀子分析了修身的三重境界:把礼法贯彻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中,这是士人;具有坚定意志并能亲身实践、孜孜不倦,这是君子;敏捷明智并坚持不懈践行真理,这是圣人。修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无论士人、君子,还是圣人,都需要永不停歇地努力实践,这一思想也见于《荀子》其他篇章,譬如《劝学》中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”,《儒效》中“知之不若行之,学至于行之而止矣”等。这些都是对儒家尚行、重行思想的充分表达。

  注重实干精神,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。《尚书·说命》认为“非知之艰,行之惟艰”,《中庸》提出“力行近乎仁”,一个人做得如何,是不是踏实地行动,直接体现他的素养。北宋政治家赵普有句名言: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。这种说法可能有点夸张,但是说明了一个道理:儒家思想是用来治世的实践理论。明代王守仁明确提出“知行合一”的命题,强调躬行实践的重要。不只是儒家,老子也说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“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”,行动起来,坚持不懈,才是人生正途。《韩非子》认为“宰相必起于州部,猛将必发于卒伍”,基层实践是大熔炉,文臣武将要从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选拔。可见,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行观,注重“知”与“行”的不可割裂,并且将最终落脚点放在了“行”上,蕴藏着学以致用、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智慧。

  “长安何处在,只在马蹄下。”只要有决心、有行动,马蹄不停奔走,就能抵达人生梦想的彼岸“长安”。古往今来,那些胸怀鸿鹄之志、成就壮丽事业,一心为国为民谋福祉的志士仁人,无一不是行动派、实干家,无一不是只争朝夕的实干、久久为功的力行。

  明万历年间,兵部左侍郎汪道昆被派往蓟辽巡视防务。汪道昆来到边关后,不听汇报不搞巡视,却和当地文人一起吟诗作赋。回到京城后,他字斟句酌、玩弄词藻,写了一份行文优美的散文奏章。张居正看了后,愤然写下“芝兰当道,不得不除”,罢免了其官职。一个兵部的官员不想着打仗的事,却整日沉湎于笔墨粉饰,就像兰花芝草,即便再名贵、长得再好,长错了地方,就要被铲掉。其实,张居正害怕纸上谈兵的故事在自己手里重演。崇尚实干的张居正在大刀阔斧进行变法之时,就特别注重提高行政效率,推出考成法,把各个官员要完成的年度考核要求编订成册,正本交六科考核,副本留在内阁备查,年底依册考核,完成一件事就勾除一件事,达不到考核要求的免职贬官。《明史》记载,考成法实施后,官场风貌为之一变,官僚机构的效率高到早晨朝廷颁布的诏命,傍晚就能得到良好的执行。张居正执政时,明朝国富兵强,财政出现了少有的连年盈余。

  可是,翻阅史书,当道“芝兰”又何其多?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,空谈哲理,称作“清谈”。名士王衍就是这样一个人,《世说新语》称他“处众人中,似珠玉在瓦石间”。他少壮登朝,累迁至司徒,位高权重,却带领朝廷中坚谈玄论道,避实就虚。永嘉之乱,作为统帅的王衍被胡人石勒俘获。十分仰慕名士的石勒把王衍奉为上宾,想听听他对西晋亡国的思考,以作借鉴。没想到王衍不仅以清谈之姿极力为自己辩护,撇清亡国和自己没关系,还为了讨好石勒,恬不知耻地劝石勒称帝。看到“名士”这副嘴脸,石勒呵斥道:“你身居要职,从年轻时就受到重用,到现在已经白头,如何说不参与朝政?晋朝亡国,正是用了你这样的人!”清谈误国,说到底是空话、套话误国。前车之鉴,发人深省。

  每一项事业,不论大小,都是靠脚踏实地、一点一滴干出来的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,这是永恒的道理。决不能雷声大雨点小,也不能因为事情小就不动手去做,而是要力戒空谈、积极行动。苏轼一生生活在党争的夹缝中,三起三落,但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,即便被一贬再贬,他都不改初心,总是不忘为国家和百姓做一点事情,而且注重实践的有效性。被贬到岭南小城惠州,早已做了“白首不归”打算的苏轼,并没有躺平,也没有独善其身,依然把救助民间疾苦作为头等大事。惠州城西的丰湖上有座木质长桥,屡遭毁坏,有人建议用“坚若铁石”连“白蚁不敢跻”的石盐木重修。为了修缮这座桥,苏轼积极参与,还把自己的一条犀带捐作建桥基金。桥修好后,他写诗描述了百姓的激动之情:“父老喜云集,箪壶无空携。三日饮不散,杀尽西村鸡。”他又告诫:“常当修未坏,勿使后噬脐。”另外,苏轼见惠州营房缺乏,军人散居城乡,对百姓造成困扰,于是建议修建营房上百,解决了军人的居住问题。苏轼对待每一个到达的地方,都认作是“归乡”,都当作施展抱负的舞台。因为他心中装着对黎民百姓的责任感,这份责任感不但没有因朝廷的疏远贬谪而消融,反而把这份责任外化于行。

  为者常成,行者常至。新时代呼唤新作为,面对改革发展的难点、痛点、堵点,我们决不能当“鸵鸟”,必须敢于负责、敢于担当、敢于动真碰硬。在实践中,注重量的积累,从小事做起,夯实基础、日有所进,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实干苦干,就一定能作出自己的贡献,成就一番事业。


来源:学习时报


【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】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